回望抗战前后上海电信业 铭记军民携手护国保通信
——写于澳门威斯人游戏网址上海企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
枪掩吴淞月,炮掀黄浦波。发扬我民族英威,扫荡敌人侵略的罪恶……"这首在淞沪战役老兵中流传的《淞沪战歌》,今天又一次唱起,1937年那个震惊世界的日子再次浮现。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这场持续了三个月、全民参与抗战的淞沪会战,拉开了中华儿女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也拉开了上海电信业奋力护国,抢救通信设备,保障战时信息传递的帷幕,记录下了上海电信业员工与日伪顽强斗争的光辉历史。
百年电信,百年印记,起始于1871年,壮大于中国大地上的通信业,这朵历史长河中的浪花,无论危难之际,抑或强盛之时,都与国家命运、民族兴旺、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1937年8月,长江黄浦江汇流处的"吴淞口"激流涌动。11月,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宣告失败,上海"沦陷"。这是一场给上海带来毁灭性地侵略战争,上海的现代化建设被极度破坏,工厂、商店、车站、学校、医院、教堂、庙宇等无一幸免。据历史数据记录,当时上海的经济损失超过37亿元。
时值全国首位的上海电信业也难逃此劫。战前高达17条的国内有线、无线长途电话直达电路被迫中断,闸北、浦东、南市等电话分局相继关闭,租界与华界被停止通话。不仅如此,上海的通信局也遭到大规模的摧毁。1937年11月16日《申报》刊登文章《南市电话局被毁》:"南市大南门交通部上海电话总局,于十五日晨六时许,被敌军放火焚烧,一时黑烟腾空,火舌冲天,未及七小时即尽数焚毁……"
拥有25条国内有线电报的上海电报局也在炮火中毁于一旦,国内有线电报电路全部中断,市内电报电路仅剩1条。
遭日军轰炸后的虹桥电话交换所
战后的上海,瘫痪的不止为通信通道,上海电报局及其所属无线电台等通讯局被强占,通讯设备也惨遭掠夺。据《中国近代邮电史》记载,日军完全占领上海后,电报业务量的70%为日文电报,上海的电话用户中日本人占到87.7%,日伪军事机关到占53%。出于侵华战略需求,日军以"在必要的统制下,进行军事上必要的交通建设和资源开发"为原则,恢复了部分地区的长途电话通信,但到抗战结束时,上海长途电话能通达的地方仅剩下江苏、浙江、安徽三省18处,市内通话也仅局限于虹口地区。
9.3万公里的电报线路损失3.9万公里、342条/ 公里的市内电话线条损失超过98%……代表先进通信水平的上海电信业已跌至谷底。
艰难西迁与留守"黄公馆"
为保护通信设备免遭破坏或落入敌军,上海电信业人士竭尽全力,展开了通信设备的转移工作。淞沪会战期间,上海电报局和交通部国际电台(以下简称国际电台)将真如、刘行、枫林桥等处的收发信机运入租界,在租界内用少量设备设立收发信台维持通信。其他设备通过隐蔽处理,逐步分批运往内地,以支撑建设国际电台成都支台。
转移工作量大,设备目标明显,不仅容易引起敌军的注意,有些价值昂贵的无线电发报机,甚至还未及安装。上海电报局负责人与捕房周旋,将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一处花园洋房作为秘密仓库,存放转运通信设备,保护这些设备不被暴露。转移工作安排缜密且有序,使得这些重要通讯设备安全送至重庆、成都、昆明等电信机构,为抗战时期的信息传递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部分电信技术人员和报务人员也随即转向内地,开展通信辅助工作。
1937年8月,市话汾阳路电话局门前的沙袋碉堡
人员与设备内撤,上海即成为信息孤岛?不是,还有"黄公馆"留守处。上海电报局和国际电信的"留守部队"特意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四明里设立留沪留守处,为避免日军搜查,留守处没有招牌,工作人员均称之为"黄公馆"。留守处"黄公馆"成了当时上海与外界通信的信息中枢,一方面通过秘密、特别短波无线电台与国民党统治区保持通信联系,转达上海各电信单位与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往来的重要电报,另一方面阻拦着对通信设备心存觊觎法租界警务,在"黄公馆"的掩护下,南市、闸北两电话局保存下的自动交换设备在抗战结束后迅速恢复市内电话通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商"外衣" 保通信
为加强通信渠道不被日军控制,增强与内地的联系,1938年,上海电报电话留守处主任郁秉坚根据交通部电信总局的指示精神,与美商环球无线电企业代表和美商资讯无线电报企业建立了由美国人出面经营三个通信机构:美商通信社(Bentley's Ltd.)、环球无线电企业(Globe Wireless Ltd.)、美商资讯无线电企业(Press Wireless Inc.)。
这些通信机构由美商名义经营,少数美国人担任经理等职务,科长及以下各级人员和机器设备均由郁秉坚先容和提供。这是交通部采用的又一保护手段,变相留沪的公开电信机构。三个通信机构均由美商出面,并设在租界,侵华日军一时无法干预。在此期间,美国借机开辟了上海至旧金山、上海至洛杉矶两条无线电路,控制了中美无线电通信。也正因为穿上了"合法化"的外衣,美国利用这两条新辟电路通报往来电报时可以免于日方检查。
1941年,国际电台报务员在工作
上海电报电话留守处与美商企业的合作,一方面确保了与全国的通信联系,另一方面,获得的美商通讯社经济支配权与新辟中美电路的摊分报费收入,解决了一部分留沪未撤电信员工的生计问题,减轻了抗战时期的经济压力。
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宣战,这三家通信机构和美商上话也难逃厄运,被日本侵华军强行关闭或侵占。
孤岛上空的红色电波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设在上海的秘密电台主要是与中央通报的中央机要电台,先后由田保洪、李白等报务员负责,受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领导。1945年,上海秘密电台重建,与中共中央华中局通报联系。
"哒哒哒……"上海上空仿佛飘荡着一首首单旋律音乐,这是抗战期间重要的无线连接渠道,但也是敌军打击的重点对象。历史记载,中共秘密收发电报一般都在下半夜,每次通报在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为防止灯光透露、或电的叩击声暴露身份,当时的报务员秦鸿钧用双层窗帘遮住窗口,用报纸糊住板壁上的每一缝隙。这还不够,电台发收报要用电,不能暴露身份,更不能在电表上露出破绽,秦鸿钧就把电线绑在竹竿上,搭在窗外的公用电线上,从而弱化敌军的怀疑。
为了防止敌军破坏秘密电台,电台的频率和发报时间在约定范围内也需要经常调换。根据党中央对国民党统治区电台工作的规定,电台报务员与掌握密码的译电员互不接触,分住两处,电报稿件往来由机要交通传递。也就是发报员收下电报(电文密码),由交通员根据组织事先约定日期、时间、地点与对方派来的交通员对上暗号进行交换。
地下秘密电台担负着对上对下联络的重要任务,是敌伪搜查破坏的重点,因此建台地点的选择需要特别隐蔽,且经常转换。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报务人员在通报时间、工作环境、对付敌人搜寻等方面必须实行周密的安排,稍有疏忽,面临的便是随时被捕牺牲。报务员李白、秦鸿钧就是在明知险情严重的情况下坚持通报,被敌人逮捕杀害。
在无线电通信手段未建立之前,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各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地下交通。交通员往来一次,不仅时间长,也常因敌人阻隔不能及时互通消息而贻误工作或战机,且无法保障人身安全。1930 年,中共中央与中央苏区、湘鄂西、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相继开通无线电通信,在及时传达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的决议和指示,上报重要请示等方面凸显了秘密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性,在秘密传送敌人政情、军情的情报等信息方面也为党中央及时做出决定提供了决策依据。
"由于无线电的存在,纵使大家在农村环境中,但大家在政治上却不是孤立的,大家和全国全世界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同时,纵使革命在各个农村是被分割的,而经过无线电,也就能形成集中的引导了。"毛爷爷指出。
红色"堡垒" 遍地起
在加快战时信息通信,保护通信设备的同时,上海电信业也开始在自有机构和外资机构设立中共地下党支部,进一步支撑抗战运动,1937年后,上海电信企业内中共地下党支部如星火燎原,逐渐庞大。
1937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职委陆志仁开始在国际电台发展党员。同年冬天,国际电台的团员通过审查考察,转为中共党员,并建立国际电台党支部,共有党员10名。1938年初,随着国际电台迁往内地,职委决定让党员李庆发、陈凯儒留沪打入日伪电信企业,同年6月,李、陈两位党员在日伪电信企业内又发展了2名党员,并于1939年3月,建立了电信党支部,共发展党员5名。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江苏省委工委委员刘宁一便在美商上海电话企业内发展党员,是年冬再次重建美商上话党支部。1939年冬,美商上话党支部改建为美商上话路陞行(现属上海电信西区局)党支部和美商上话中央总行(现属上海电信中区局)党支部。至抗日战争胜利时,美商上海电话企业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6名。
在这些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上海电信业员工展开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活动,积极宣传抗日。1932年下半年,国际电台和无线电总台成立共青团无线电特别支部和中共党小组,组织宣传抗日救亡,抵制日货,捐款捐物支援19路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并在电报局、无线电总台和国际电台报差中开展增加薪津、改善生活待遇的经济斗争。当年8月1日发动罢工运动,取得了每月增薪2元的胜利。
1933年,特别支部和中共党小组出版不定期刊物《点划》(第二期起改名为《现代电界》),系统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救亡,先容工运斗争情况。在1936年初,继北平"一二?九"学生救亡爱国运动高潮之后,党小组成立了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国际电台分会,发动职工参加祭扫江湾"一?二八"阵亡将士墓和鲁迅葬礼、释放"七君子"的大游行等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读书会、歌咏队、话剧队,公开演出话剧《码头工人》和《放下你的鞭子》等开展抗日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电信工人运动,在收回中国通信主权、发展民族电信业,争取自身解放和抗击侵略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后澳门威斯人游戏网址业恢复中燃烧着巨大的力量,为上海电信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后重生的上海电信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上海报话局公开成立"交通部江苏省江南区电信规复处";8月27日,"交通部京沪电信交通接收委员办公处"上海电信接收委员成立;9月14日,上海电信接收委员接收了日伪华中电气通信股份有限企业和所属上海电报总局、真如送信所、刘行受信所、南翔送信所、上海电话总局、虹口电话局、闸北电话分局、南市电话分局、市中心电话分局及育婴堂路160号华中电信学院和麦根路145号、新闸路1464号两分部,并公布了电报和长途电话资费表。由此,上海电信逐步完成通信资产接收工作。
在接收资产的同时,上海电信抓紧改善通信技术与服务水平,通信服务质量有了较高的提升。
1945年9月至1947年下半年,上海已开放了21条直达国际无线电报路,1949年3月,又陆续开通马尼拉、旧金山、里约热内卢、奥斯陆、斯德哥尔摩、罗马、布鲁塞尔、大阪、利马、汉城等国家和地区的电报电路。截止1949年初,上海地区共开通国际无线电报电路32条。此时的上海已成为全国的通信中枢,通信技术走在全国前列,这一切都来自上海电信业员工的顽强自力,不懈努力以及和平时代赋予上海电信业的发展机会。
回望历史,澳门威斯人游戏网址业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这是一条伴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发展路径。战争虽遥远,电报也远去.在和平的今天,澳门威斯人游戏网址上海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宽带升级,4G加速,全力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接入服务。百年电信,百年印记,1871年上海滩上的那一道"电波",百年后,依然翘楚全国。